> 国防科普 > 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艇生记

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艇生记

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艇生记

二十一世纪中国船艇的曙光

迎面驶来的一艘船平稳地劈浪而来,如此造型别致的船型,把参观者的目光吸引住了。这船状似有三个船头:两个在水下,一个在水上;两个形如"潜艇"的尖锥圆柱体,将主船体稳稳浮起。
形成了宽阔的甲板上,不仅布置有流线型的驾驶室,还足足可以停放一架直升飞机。
这就是汕头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为国家海关总署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海关201艇”,该船于4月3曰正式交付拱北海关三门岛监管站,成为我国第一艘高性能的海关监管艇。

小水线面双体船是世界上近三十年来开发出的一种新船型,它在海关缉私、海事教难、旅游交通、海洋科学考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船由于具有水线面小和良好的耐波性,已成为各国造船和海事界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新宠"。
我国首次开发的小水线面双体船,专家们一致认为有多处创新:在世界百吨级的小水线面双体船上,成功地采用了斜(折角)轴系的推进动力传动,尾轴推进功率传递效率达到92%以上,又有效地解决了振动问题;首次采用了钢和玻璃钢混合的结构形式;创造了研制高性能船设计建造周期只有1年多的全国先进纪录。

“海关201”号艇准备下水

对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国有小型企业,走出自己的一条高科技产业化的创新之路,填补了造船工业的一项技术空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理事长、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理王荣生给予极高评介,认为它象是"21世纪中国船艇的曙光"。

中国的第一个"吃膀蟹者"

从1973年美国率先设计建造了世界第一艘实用型小水线面双体船之后,日、英、德等国便着力研发这种新船型。各国在90年代更是加紧开发步伐,特别是美国在开发新一代小水线面船的势头有增无减。

其实,早在70年代初,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就开始对小水线面双体船有关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在设计与试验技术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积累。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谢家骥总经理以企业家敏锐的目光,经过认真调查发现:军、民两种领域在海上作业的众多部门对此型船会有需求的。于是,作为造船行业“小阿弟” 的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主动与从事国防科研的"老大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联姻",形成了"产研结合"的新机制,开始了艰难、曲折的的准备建造小水线面实船的技术开发与市场开拓之路。

应当说,到90年代中期,我国在技术上己经具备了设计和生产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能力,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完善,仍然找不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中国潜在的用户都不愿冒技术风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9年,国务院作出了"强化海上打击走私力度"的指示。具有创新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国家海关总署领导及机关主管人员等在听取国内知名专家郑明海军少将和程天柱总工程师等的建议之后开始考虑:海关的缉私和监管艇采用高技术、高性能的船。当海关得知小水线面双体船特别适合用于监管作业,但外国在这方面对我实施技术封锁或者要高价,而我国自己有能力自行设计生产这种高性能船舶的时候,于是在国务院领导的支持下高瞻远瞩地采取果断决策,即使冒一定的技术风险,也选择国内技术自己设计生产。在海关总署领导下,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经过现场调研、方案论证、专家评审等科学程序,积极准备把可吃的"螃蟹"拿出来。

充分利用国内资源 坚持自主开发

"只有优秀的设计,才有合格的产品"。两个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们首先抓好设计关,对于影响舰艇性能的数据和尺度,坚持通过试验或其它科学的办法解决后才进入施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工程专家吴有生的带领下,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几位专家反复多次进行船模水池试验,又进行多方案优化设计计算;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何正曼从总体设计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反复改进完善设计方案;海军工程大学几位教授放弃春节休息突击运用有限元计算,摸清了艇体结构应力分布,掌握了该艇在各种波浪载荷下的受力情况。各路专家在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的组织指挥下为提供一份合格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内部成立了总经理领导下的“三师体系”由他们分别领导设计、工艺和质量工作,具体解决施工建造过程中的难题,为确保道道工序的高质量,他们对船台、车间约有关工艺装置等进行了适当技术改造。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国船级社质量体系认证要求和驻厂海军代表质量监督要求严格控制质量。

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丰硕的高科技之果。下水试验结果已经证明:此船在线型、主尺度、耐波性、快速性等设计方面都比较优化,为我国高性能新船型科学技术填补了一项空白。她的成功推出,为我国开拓这一领域的国内外市场,已经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不怕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中国首艘实用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诞生经历了很多风浪难关,由于造船企业家与科学家的团结合作奉献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灵活机动的市场经济机制,终于一个一个地被克服了。该艇建造合同是在1999年12月29日由国家海关总署与大洋船舶工业总公司签订的,2000年3月30日开工,10月27日下水,12月7日开始系泊试验,2001年1月开始海上摸底试验,3月转入海上试航,4月3日正式交船。很多大船厂,著名研究设计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参观后都赞扬小厂办成了大事。海军原副司令张序三中将,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将联合题词“不怕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既是对中国首艘小水线面双体船优异的耐波性能的赞誉,又是对参与这项工程所有人员不畏艰难,终于攀登高峰的表彰。这艘船曾先后十余次在汕头港外海试验,参试人员近600人次,仅个别人感到不适,所有其它人员都突出地感到耐波性优异、运动航态平缓舒适。遭遇过9级阵风、3米以上浪高,越过艇驾驶台,两艇的纵横摇摆幅值都在设计指标之内。4月份一次约有2米浪高的海上演示活动中参加配合保障的有汕头港务局的拖船、汕头水产部门的渔政船、汕头海关的快速缉私艇,这三艘舰艇排水量与海关201艇基本相当,但当天摇摆都较大,少的也在±15°,多的达到±35°。因此在这3艘船上的不少参演人员都发生了晕船呕吐现象,唯有在海关201艇上的人员因摇摆小于±3°。无一人晕船,反而觉得当日海情不足以考核它的性能。鲜明的对比,更生动地显示小水线面双体船比常规船型的优越性。

参加“海关201”号艇下水的嘉宾依次为郑明少将和郑淑平、郭景路、程率等海关总署代表

4月14日,首艇离开汕头船舶码头顺利航渡到珠江口三门岛开始服役,参加监管作业。但是"大洋人"并没有真的去"闲庭信步",而是抓紧总结首艇经验,进一步改进2号艇;又在积极提出小水线面双体船系列方案,推荐给国家有关海事用户部门,着手向海洋市场阔步前进,争取更好地为我国海洋开发事业做出贡献。